无机盐工业
主管: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办: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
ISSN 1006-4990 CN 12-1069/TQ
首页 > 全文下载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应用研究进展
李宏渊,孟哈日巴拉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2): 36-44.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109
摘要451)   HTML7)    PDF(pc) (2291KB)(417)    收藏

利用太阳能光催化技术生产清洁燃料、降解污染物及转化高附加值产品,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对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的深入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系列能够制备出成分和形貌控制精确、产物均匀性好、结晶度高的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方法,使钙钛矿量子点应用到光催化领域中。综述了热注入法、配体辅助再沉淀法、溶剂热法、微波辅助法等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方法及金属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在光催化析氢、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光催化合成有机物以及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光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盐湖锂资源高效分离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马珍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10): 22-29.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293
摘要475)   HTML17)    PDF(pc) (1019KB)(416)    收藏

锂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其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储能等诸多领域。中国锂资源储量丰富,其中盐湖卤水锂资源主要分布在青海与西藏地区,但受制于盐湖卤水自身品位较低、锂盐提取效率低下以及生产能力有限等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使得对国外锂产品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因此,为保障中国锂资源持续安全供应,着力突破盐湖提锂技术,探索出更为绿色、高效且低成本的提取技术对盐湖卤水锂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地介绍了盐湖锂资源概况、盐湖卤水特点以及锂资源高效分离提取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锂资源分离提取技术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钛白粉的制备方法现状及展望
唐舒扬,郭宇峰,郑富强,陈凤,王帅,杨凌志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7): 27-34.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503
摘要386)   HTML10)    PDF(pc) (656KB)(327)    收藏

综述了钛白粉的制备方法现状及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技术特点,指出金红石型钛白粉生产应以氯化法为主,但在中国发展氯化法钛白需加强适合国内高钙镁钛资源制备沸腾氯化炉料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掌握沸腾氯化法生产的核心技术,同时开展熔盐氯化废渣的循环利用研究,开发清洁的熔盐氯化法新技术。锐钛型钛白粉产品在功能材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硫酸法、盐酸法、亚熔盐法、氟化法均可生产出锐钛型钛白产品,这些方法还需解决生产过程中试剂的循环利用以及三废的综合利用问题,才能实现钛白粉产业的绿色转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动力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
潘晓晓, 庄树新, 孙雨晴, 孙高星, 任艳, 蒋声育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6): 18-26.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604
摘要551)   HTML14)    PDF(pc) (1376KB)(320)    收藏

针对改性磷酸铁锂(LiFePO4)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近期研究进行了综述。LiFePO4虽然以其稳定性好、安全性好、环境友好而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固有的电子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低下导致其电化学性能较差。针对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的改性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了元素掺杂、表面碳包覆、颗粒纳米化和材料复合化4种改性策略对LiFePO4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讨论了这4种改性策略的优缺点。分析表明,4种改性策略有效改善了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和电子电导率,但是表面碳包覆和颗粒纳米化会降低材料的振实密度,导致能量密度低。最后,指出解决现存问题的研究方向,即开发电池性与电容性共存的改性策略将是一个可行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全球非常规卤水的提锂技术及产业化研究进展
朱瑞松, 曹靖, 刘陶然, 李应文, 高飞, 胡雪生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11): 1-11.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3-0193
摘要545)   HTML23)    PDF(pc) (1996KB)(315)    收藏

卤水锂矿是锂电池和电网储能材料的重要原料,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锂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促使研究者们将锂提取的来源从常规的盐湖卤水扩展到地热卤水和油田卤水等非常规卤水。目前,全球常规卤水的提锂技术已经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而非常规卤水的提锂技术仍然处于产业化开发阶段,尚有大量卤水锂资源未得到开发利用。基于非常规卤水中锂资源分布和组成等信息,剖析了非常规地热卤水和油田卤水直接提锂技术的研究现状,系统总结了沉淀、膜分离、溶剂萃取和吸附等主要提锂技术。此外,对目前国内外非常规卤水的提锂技术产业化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非常规卤水提锂技术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地热卤水和油田卤水锂资源的绿色、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磷化铁对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探究
屈恋, 李越珠, 李铭雅, 王昭沛, 陈燕玉, 李意能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12): 88-94.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3-0349
摘要739)   HTML33)    PDF(pc) (2782KB)(306)    收藏

磷化铁(Fe2P)作为磷酸铁锂生成过程中常见的副产物,其对磷酸铁锂(LiFePO4,LFP)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到目前为止研究地还不够深入。通过球磨法在LFP中掺入不同比例的Fe2P来探究其对LFP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掺入Fe2P后,LFP材料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变化,颗粒形貌规整度较高,各主要元素分布均匀,并且LFP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当Fe2P掺入量为0.5%(质量分数)时,在0.1C和0.5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了158.2、148.5 mA·h/g,相比纯LFP分别提升了8.90%和7.2%;CV曲线中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差值(ΔE)仅为0.264 V,说明Fe2P的引入有利于改善LFP材料的极化,且前3次CV曲线的重合度高,表明材料具有高度的可逆性;电荷转移电阻(Rct)仅为41.56 Ω,相比纯LFP降低了76.49%;锂离子扩散系数为8.20×10-9 cm2/s,相比纯LFP提升了89.4%,同时对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的改善效果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中国盐湖卤水提锂产业化技术研究进展
乜贞, 伍倩, 丁涛, 卜令忠, 王云生, 余疆江, 侯献华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10): 1-12.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542
摘要735)   HTML40)    PDF(pc) (2411KB)(299)    收藏

近年来,在新能源产业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带动锂盐消费飞速增长。目前,全球锂盐产业一片火热,正在跑马圈地和快速扩产中。中国拥有丰富的锂资源,尤其是盐湖卤水锂资源,而且通过多年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实践,中国盐湖卤水提锂技术逐渐成熟,新技术不断涌现,在全球锂盐行情火热的背景下,中国锂盐湖具备快速扩产的潜力。介绍了中国目前已经成功产业化的盐湖卤水提锂技术,分析各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正在研究中的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提锂新技术,并研判了盐湖卤水提锂技术的发展方向,从绿色高效提锂工艺的角度出发,对于盐湖锂资源供应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通过研究,有望对中国盐湖提锂行业技术现状和技术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认识,并对今后国内外锂盐湖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化工行业废盐产生现状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高润, 殷进, 张楠, 高婷, 刘瑞勇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11): 25-31.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774
摘要597)   HTML25)    PDF(pc) (433KB)(295)    收藏

中国化工行业废盐总量大、来源广且难处理,研究废盐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化工废盐的来源、分类及性质,列举了当前废盐处理处置政策和所面临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农药、医药、印染、煤化工、环氧树脂等五大废盐高产行业对其产生废盐的相关处置技术和研究进展。提出了依据行业不同进行分类资源化利用,提高有机物去除率和化工反应转化效率,以及实现源头减排和原料回收再利用等处理处置新思路,以期为相关行业废盐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邱立萍,张晓凤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2): 1-9.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360
摘要622)   HTML33)    PDF(pc) (558KB)(274)    收藏

介绍了高盐废水的来源、水质特点及危害,系统分析了热法浓缩处理技术、膜法分离处理技术、膜法浓缩处理技术、组合处理技术等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研究及应用进展。通过对比不同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得出以下结论:充分利用潜热或开发清洁能源、制备或改良新型抗污染性的膜材料及提取和驯化耐盐菌与嗜盐菌是高盐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关键;简化处理工艺流程、加快耦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及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处理材料是高盐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氧化铝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徐前进,徐金钢,田朋,刘坤吉,高婷婷,宁桂玲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1): 46-55.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098
摘要736)   HTML45)    PDF(pc) (3275KB)(267)    收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是锂电池技术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循环寿命、热稳定性和倍率性能等,三氧化二铝涂覆正极材料已经被广泛研究。所讨论的三氧化二铝涂层分为粗糙涂层、超薄涂层和厚涂层。简要论述了三氧化二铝表面涂层改善正极材料的作用,如氟化氢清除剂、物理保护屏障、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提升正极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与六氟磷酸锂(LiPF6)反应生成二氟磷酸锂(LiPO2F2)和抑制Jahn-Teller效应等。介绍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浸渍法、沉淀法、干法包覆、溅射法和原子层沉积法等,以及其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LiCoO2)、锰酸锂(LiMn2O4)、磷酸铁锂(LiFePO4)及三元材料(Li-Ni-Co-Mn-O)的影响。最后,展望了三氧化二铝表面包覆和原子层沉积技术的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湿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靳苏娜, 吕瑞亮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4): 27-37.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353
摘要442)   HTML11)    PDF(pc) (1162KB)(258)    收藏

介绍了湿法脱硫废水的来源、水质特点及危害,系统分析了传统处理技术、浓缩减量化技术、固化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湿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研究及应用进展。对比不同湿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提出化学沉淀法工艺成熟、应用广泛,浓缩减量化技术、固化技术、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深度处理技术可有效降低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含量,并回收部分有价组分,可满足废水零排放要求,但工艺普遍不成熟,大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针对部分处理技术不成熟、经济效果不显著、工业应用缓慢等问题,认为前端减量、后端资源化处理是未来湿法脱硫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钇掺杂三氧化二铁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研究
杜沛佞,罗仕忠,谭仁俊,敬方梨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11): 137-142.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090
摘要232)   HTML6)    PDF(pc) (1638KB)(250)    收藏

为提升三氧化二铁(Fe2O3)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扩展催化剂的活性温度窗口,采用共沉淀法引入助剂钇(Y)元素对Fe2O3催化剂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等温吸-脱附(N2-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表征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XRD和N2-BET结果表明,Y的掺杂使催化剂结构发生变化,比表面积增加、孔径减小。XPS和NH3-TPD结果证明,Y掺杂Fe2O3具有更多的表面吸附氧(O)、Fe2+以及更多的酸量。H2-TPR结果表明,Y的掺杂使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略有下降。测试了不同含量Y掺杂的Fe2O3催化剂在150~400 ℃的脱硝性能,其中Fe9Y1O x 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最佳,在300 ℃达到81.8%。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退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直接回收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唐迪,王俊雄,陈稳,季冠军,马骏,周光敏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1): 15-25.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597
摘要598)   HTML17)    PDF(pc) (5599KB)(242)    收藏

随着全球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锂离子电池(LIBs)为主的动力电池数量急剧增长。然而,LIBs的使用寿命有限,早期装机的LIBs在近几年已达到其退役要求。大量的退役电池亟需有效地回收处理,否则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同时导致贵金属资源的流失。传统的电池回收技术以火法和湿法回收为主,能够实现对退役LIBs各种成分的精细化回收及再利用,但通常污染大、能耗高、回收周期长。因此,亟需开发绿色、节能、高效的LIBs回收技术。近年来,新兴的电池材料直接回收技术因工艺简单、碳排放少、能耗低、回收周期短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综述了目前主流的正极材料直接回收技术及其优缺点,分析了其在低成本、低能耗等方面的贡献,并对正极材料的功能化及LIBs闭环回收的最新进展做了介绍。最后,展望了退役LIBs正极材料及其他组分回收再利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旨在为电池回收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纳米氧化锌液相法制备技术进展
杨卓, 李春雷, 张鑫, 乔勉, 田玉琴, 宫源
无机盐工业    2024, 56 (3): 1-11.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3-0370
摘要570)   HTML206)    PDF(pc) (4422KB)(231)    收藏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新型无机功能材料,广泛用于橡胶、涂料、催化等领域。其液相法制备技术具有产物粒径及形貌易控制、经济成本低、易于实现工业化的优点。重点综述了包括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和化学沉淀法在内的纳米氧化锌液相法制备技术,阐释了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关键影响因素,强调了过程强化技术在制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介绍了“气泡液膜法”的新思路,其特征在于通过表面活性剂与反应液、空气的快速混合,形成具有高堆密度微气泡的纳米反应环境,成核晶体在气泡间10~100 nm的液膜内限域生长,通过控制气泡间液膜厚度调控纳米粒子大小,所得产物粒径均一、不易团聚,有望实现低成本纳米氧化锌的连续规模化生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支撑国家新能源战略发展的锂资源开发
于建国,孙庆,裘晟波,张以任,陈君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1): 1-14.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602
摘要492)   HTML35)    PDF(pc) (2080KB)(230)    收藏

锂作为支撑新能源战略发展的核心元素,其开发与供给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在“双碳”目标下,中国对锂及其化合物的需求急速上涨,是全球最大的锂消费国,对外依存度高。世界范围内锂资源主要赋存于矿石和盐湖卤水中,是当今国内外锂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随着循环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城市矿山中二次锂资源的开发将彰显巨大潜力。总结了从硬岩锂矿、盐湖卤水、退役锂电池中提锂的工业方法及新技术研究进展。其中,硬岩矿提锂工艺的发展方向是低耗减碳;卤水提锂技术应因地制宜、一湖一策,多元分离技术组合应成为未来锂工程建设的最佳选择;重视退役锂电池材料再制备技术研究,可以大大降低锂电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是新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钛酸钡基电子陶瓷材料的改性进展
邹清栎,邹建新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6): 46-54.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430
摘要465)   HTML19)    PDF(pc) (528KB)(230)    收藏

钛酸钡基电子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容器、集成电路、传感器及热敏电阻等领域。高容量、小型化、抗击穿及低损耗等工业需求对钛酸钡基电子陶瓷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改性则是提高陶瓷材料性能的主要手段。综述了近年来钛酸钡基电子陶瓷材料在掺杂改性、复合改性及物理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钛酸钡基电子陶瓷材料在改性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常规元素掺杂制备参数优化不足、稀土元素掺杂种类偏少、包覆效果待提升、聚合物陶瓷复合体综合性能欠佳、烧结工艺尚待优化等。提出了解决方法,比如:探索多种元素掺杂、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包覆与聚合方式等。指出了钛酸钡基电子陶瓷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强化烧结过程中晶粒尺寸、晶体形状、组分调控的机理研究,选取更多稀土元素进行改性,探索包覆掺杂改性、聚合物复合改性等新工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锂离子电池二硫化钼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王伟,刘伟,吴杨,杨慎慎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10): 87-95.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619
摘要421)   HTML21)    PDF(pc) (2101KB)(225)    收藏

锂离子电池以其便携、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负极材料的改进是制备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环节。具有类石墨烯结构的二硫化钼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但纯二硫化钼导电性差、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率高,导致其可逆容量低、容量保持率差。复合化与纳米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综述了近年来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二硫化钼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硫化钼/碳和二硫化钼/过渡金属化合物体系的形貌特征、比容量、循环稳定性等,并对二硫化钼基负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初期衰减快原因分析及性能改善
徐瑞琳, 曾涛, 刘欢, 刘兴伟, 王浩, 徐晓明, 赵李鹏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3): 92-97.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275
摘要657)   HTML16)    PDF(pc) (1077KB)(225)    收藏

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循环性能优异、价格相对低廉、安全性能有保障等诸多优势而备受青睐。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曲线的特点是前面衰减很快,到中后期变得平缓。为了挖掘磷酸铁锂电池更长寿命的潜在能力,以磷酸铁锂/石墨电池为研究对象,对衰减较快的前期循环进行了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建议。与三元类(NCM)电芯比较,正极材料的首效差异造成磷酸铁锂材料循环衰减快于三元材料,并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证实了这一理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能谱(EDS)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等多种手段对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进行了表征,证明磷酸铁锂前期衰减快的原因主要是活性锂的消耗,而损失的活性锂主要用于修复破坏的SEI膜。最后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即通过改善负极颗粒的OI值(活性材料取向指数)、负极涂覆量、负极胶的溶胀、正极比表面积等,可以减缓磷酸铁锂电池前期的衰减速率。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废铅膏回收利用技术及污染分析
黄鸿,陈烁娜,韩伟江,刘慧铃,檀笑
无机盐工业    2022, 54 (7): 35-41.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502
摘要339)   HTML13)    PDF(pc) (436KB)(223)    收藏

随着铅酸蓄电池在电子、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由此产生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废铅膏是废铅酸蓄电池的主要成分,因其含有大量铅化合物,如不合理处置,将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也会造成铅资源浪费。废铅膏的规范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也是政府亟需解决的工业发展难题。对主流的废铅膏回收技术,包括火法、湿法和湿法+火法联合回收工艺进行总结和技术难点分析,并讨论生产过程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产排情况,其中火法熔炼产生的含硫废气、铅尘和废炉渣,湿法电解产生的废弃电解液等均具有环境危害性,需要重点管控。该论述以期为废铅膏资源化利用产业制定管理体系和环保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高硫高硬气田采出水提锂过程关键技术及应用
李丽,李宇,金艳,邱俊,杨颖,张永红,肖芳,于建国
无机盐工业    2023, 55 (1): 74-80.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2-0608
摘要470)   HTML5)    PDF(pc) (1234KB)(220)    收藏

气田采出水既是含有高盐、高硫、高硬、石油类和复杂有机物的难处理废水,又是具有多种高值元素的矿产资源,其中锂元素作为能源金属备受关注。通过有效预处理和锂吸附法相结合,成功从复杂组分的气田采出水中提取了锂元素,制备成合格的碳酸锂产品,同时处理后出水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效旋流气浮分离和吹脱塔脱硫处理后,实现油、悬浮物和硫化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0.4%、92.9%和98.1%;通过高效吸附法实现锂回收率达到88.0%;富锂液通过纳滤膜净化、反渗透和电渗析膜耦合高倍浓缩后,最终制备得到的碳酸锂产品纯度可达到99.8%,产品符合GB/T 11075—2013《碳酸锂》Li2CO3-1级标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