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盐工业
主管: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办: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海油炼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学会无机酸碱盐专业委员会
ISSN 1006-4990 CN 12-1069/TQ
首页 > 全文下载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藻化工以氢氧化钙作为钙化剂的新型钙化工艺研究
苗钧魁,于跃芹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9): 37-42.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540
摘要2353)   HTML528)    PDF(pc) (1025KB)(1017)    收藏

研究了海藻化工中以氢氧化钙作为钙化剂的新型钙化工艺,使用氢氧化钙+氯化钙作为褐藻酸钠的钙化剂替代传统的单一氯化钙。确定的双钙钙化工艺条件:每升褐藻酸钠胶液(褐藻酸钠质量浓度为2.5 g/L),添加氯化钙溶液29.0 mL(质量分数为5%),添加氢氧化钙溶液13.75 mL(质量分数为5%),复合钙化剂中氯化钙与氢氧化钙物质的量比为1.19∶1。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型钙化工艺褐藻酸钠的产率未有明显变化,得到的褐藻酸钠粘度稍有降低,粘度由275.1 mPa·s降低至241.3 mPa·s;氯化钙使用量降低40%以上,总钙添加量减少19%。双钙钙化工艺实现了对钙化废水的再利用,废水中钙质量浓度经处理由483 mg/L降到20 mg/L左右,电导率由6.84 mS/cm降至4.28 mS/cm;经脱钙处理的钙化废水回用后对产品褐藻酸钠的产率和粘度没有显著影响。新工艺操作简单,不仅有效减少了钙化废水中离子的引入,同时可以实现低成本地脱钙,脱钙后的废水可以作为冲稀水回收利用,减少了水资源的消耗,为海藻化工行业的减排提供了一条新的工艺途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磷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基于27家上市公司的数据
闫华飞,肖静,冯兵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9): 9-14.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551
摘要2397)   HTML497)    PDF(pc) (819KB)(1011)    收藏

提升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对于磷化工产业健康、有序、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中国不同省份的27家磷化工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体系,收集2018年企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模型对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整体分析和内部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磷化工上市企业整体技术创新效率值为0.372,未达到DEA有效标准;纯技术效率低或规模效率低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非DEA有效的主要原因;将近3/4的磷化工上市企业存在技术创新投入的规模收益递减;45%的企业因研发经费冗余、50%的企业因产出不足导致上市企业非DEA有效。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磷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强化研究进展
张婷,林森,于建国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6): 31-40.   DOI: 10.19964/j.issn.1006-4990.2021-0212
摘要832)   HTML143)    PDF(pc) (1184KB)(827)    收藏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是目前应用十分广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循环寿命长和工作电压稳定的特点。近年来,随着CTP技术、刀片电池技术等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磷酸铁锂的商业化程度得到了大幅提高。但磷酸铁锂存在电子导电性较差和离子扩散系数低的缺陷,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容量,因此开展磷酸铁锂制备工艺和性能强化研究对磷酸铁锂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比了磷酸铁锂电池与其他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差异和发展现状,系统总结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备与强化的改性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与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研究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中国锂矿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
张苏江,张彦文,张立伟,姜爱玲,刘桂云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7): 1-7.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028
摘要697)   HTML272)    PDF(pc) (877KB)(619)    收藏

锂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在分析全国锂矿资源特点、矿床类型、分布、储量、产量、需求、保障及产业结构等形势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国内锂矿产业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加大矿产勘查、增强国际合作、优化产业结构、高效利用资源、重视环境保护、构建生态矿业等促进国内锂矿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朱佳新,熊裕华,郭锐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3): 23-27.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245
摘要823)   HTML40)    PDF(pc) (829KB)(590)    收藏

光催化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领域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绿色环保技术。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典型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具有光活性好、稳定性好、对人体无毒害、成本低廉、反应条件温和且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它的宽带隙和较高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率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这都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讲解了二氧化钛的催化机理,分析了传统二氧化钛的局限性,针对这些缺点介绍了提高二氧化钛催化活性的改性方法及原理,如离子掺杂、表面沉积贵金属、表面光敏化、半导体复合、负载等方法。讨论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球形氧化铝的制备及其在丙烷脱氢催化剂中的应用
杨文建,孟广莹,李晓云,孙彦民,蔡奇,郭秋双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6): 87-91.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412
摘要1016)   HTML312)    PDF(pc) (1170KB)(544)    收藏

以中和法、水热法、醇铝法和铝粉盐酸回流法合成的氧化铝前驱体为原料分别制备球形氧化铝载体(记为ZH、SR、ST和SOL),通过强度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氧化铝载体进行表征,以丙烷脱氢为探针反应研究了氧化铝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Pt-Sn-K/Al2O3)脱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合成的氧化铝前驱体均制备出高强度的球形氧化铝载体,其中水热法和醇铝法制备的载体还具有较大的孔容和适中的比表面积;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酸性影响较大,中和法制备的氧化铝载体制备的催化剂主要是弱-中强酸中心,其他方法制备的氧化铝载体制备的催化剂为弱酸中心,催化剂酸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H-CAT、SOL-CAT、ST-CAT、SR-CAT;评价结果表明,醇铝法和水热法制备的载体应用于丙烷脱氢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性能,相当于甚至优于工业剂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掺杂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永勤,黄扬泽,付宇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4): 1-7.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274
摘要654)   HTML1193)    PDF(pc) (1213KB)(538)    收藏

金属氧化物是由金属阳离子和氧阴离子组成的一类离子型化合物,其金属正离子和氧负离子通过离子键合排布成各种不同的晶体结构而表现出独特的物理性质。然而,因其宽的能带间隙、低的光量子产率和光电转换效率、大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几率、低的气体响应速度、来自价带和导带消极的电子传递性能等缺陷限制了金属氧化物的应用潜力。综述了几种典型的掺杂型金属氧化物氧化锌、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和稀土氧化物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金属掺杂对这几种典型金属氧化物在光、电、磁、传感性能方面的影响,并介绍了它们潜在的应用领域及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需要关注的主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全球钠产业技术竞争态势及青海省钠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江玲玲,钟永恒,刘佳,李晓妍,王辉,李玉婷,葛飞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3): 12-17.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326
摘要399)   HTML141)    PDF(pc) (1503KB)(537)    收藏

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以1972—2020年钠产业相关专利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的角度对钠产业重要专利权人、主要技术研发团队、关键技术导航、技术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全球钠产业、中国钠产业和青海钠产业各个环节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青海省钠产业未来发展应依托“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开拓钠产业国际市场、推进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专利布局、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能力等发展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锂离子电池用固态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闫雅婧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7): 22-25.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676
摘要760)   HTML73)    PDF(pc) (825KB)(533)    收藏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多使用有机液态电解质,存在易燃易爆、易泄露等安全风险,而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有机液态电解质可以有效提高电池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用固态电解质又可分为无机固态电解质和有机——即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无机固态电解质对高温或其他腐蚀性环境适应性好,适用于在极端工作环境中刚性电池等领域;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在柔韧性和可加工性上则优势明显,适用于柔性电池等领域,但这些材料均尚有问题待解决。无机-有机复合的方式,有望综合两种材料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综合性能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用于盐湖卤水吸附法提锂的连续离子交换工艺研究
顾俊杰,李增荣,唐发满,张许,侯苗苗,王肖虎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7): 46-51.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449
摘要648)   HTML66)    PDF(pc) (1175KB)(522)    收藏

采用连续离子交换技术用于盐湖卤水的吸附法提锂。针对青海一里坪盐湖老卤体系,开发了连续离子交换吸附提锂工艺,研究了操作参数对连续离子交换系统提锂性能的影响,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进行了长周期的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转动步进周期为20 min、卤水进料量为3.2 BV/h、淋洗水量为2.9 BV/h、解吸水量为9.3 BV/h、解吸温度为15~25 ℃时,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可以稳定获得镁锂质量浓度比(简称镁锂比)在3左右、锂质量浓度接近1.1 g/L的合格液,锂回收率为98.5%以上。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国内外稀土矿产资源及其分布概述
张苏江,张立伟,张彦文,尚磊,李建波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1): 9-16.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578
摘要648)   HTML28)    PDF(pc) (821KB)(503)    收藏

稀土是重要的新能源原材料,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具有许多不可替代的用途。世界稀土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近93.11%的稀土探明储量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巴西和中国等少数国家。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战略性优势矿产资源之一,稀土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矿床类型以碱性岩-碳酸岩型、花岗岩型、砂矿型和风化壳离子吸附型为主,集中分布于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大兴安岭、上扬子、下扬子、华南与三江等6个成矿省。通过分析国内外稀土矿床类型、资源分布特征,结合中国稀土矿产勘查开发的新进展,提出需加强稀土成矿理论及勘查技术研究,开展稀土高端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统筹全国稀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可持续的国家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等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盐湖卤水中锂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
吴静,任秀莲,魏琦峰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12): 1-6.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051
摘要899)   HTML701)    PDF(pc) (817KB)(495)    收藏

自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使得世界锂的需求量急速增加,加速锂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境内锂资源颇为丰富,主要存在于锂矿与盐湖卤水中,其中以盐湖卤水为主。而卤水提锂以其能耗低、成本低等显著优势成为未来获取锂资源的重要方向。总结归纳了现有的卤水提锂方法,重点阐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萃取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电化学法。目前,萃取法大多以萃取剂-氯化铁-稀释剂为萃取体系,着重对萃取剂与稀释剂的种类进行研究;吸附法中吸附剂为实验的关键,近年来铝基吸附剂和离子筛型吸附剂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造粒以及如何降低溶损率将成为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膜分离法中提高吸附容量是使用膜分离法从卤水中提锂的关键,膜分离法中纳滤膜与电渗析较为成熟; 关于电化学提锂,研究人员提出使用不同的吸附剂作为电极材料,提锂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电化学提锂这一新方法的崛起为卤水提锂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碳酸钙三级红外光谱研究
张彬,肖霄,韩芸娇,张媛媛,于宏伟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1): 97-101.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083
摘要1239)   HTML450)    PDF(pc) (1582KB)(493)    收藏

采用红外(IR)光谱技术开展了碳酸钙的结构研究。实验发现,碳酸钙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碳酸钙CO3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碳酸钙 CO3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碳酸钙CO3面外弯曲振动模式(r)和碳酸钙CO3面内弯曲振动模式(β)等。采用变温红外(TD-IR)光谱开展了碳酸钙的热稳定性研究。在293~393 K的温度范围内,碳酸钙主要官能团对应的吸收强度及频率都有一定的改变。采用二维红外(2D-IR)光谱进一步研究了碳酸钙ν、r和β吸收峰变化快慢的信息,证明了三级红外(IR)光谱在重要的无机盐(碳酸钙)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绿色合成
张彦星,吴一楠,李风亭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2): 17-23.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148
摘要664)   HTML279)    PDF(pc) (931KB)(492)    收藏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是由金属离子(或簇)与有机配体配位并经由自组装而形成的一类多孔材料[1]。MOFs具有极其发达的孔道结构,比表面积和孔容远超其他多孔材料。有机/无机杂化这一特点也赋予了MOFs其他材料(例如沸石、活性炭等)所不具备的无限结构功能可调性[2]。此外,MOFs具有移除客体分子而主体框架完好保持的持久孔道或孔穴,这使得MOFs具有超乎寻常的化学及物理稳定性。正是基于以上这些特点,MOFs在许多领域有着丰富的应用[3-4],例如催化[5]、H2储存[6]、CO2捕集[7]、药物运输[8]、污染物吸附[9]、生物医学成像[10]等方面。MOFs的商业化探索成为了目前的热点。MOFs的很多应用都与可持续发展及“绿色材料”有关,但MOFs本身的合成过程也需要考虑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金属有机化学所面临的环境挑战是独特的,因为它将金属离子、有机配体的危害联系在一起,且合成过程大多需要大量能耗。主要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合成,主要分为4个方面:1)使用更安全或生物相容性的配体;2)使用更绿色、低成本的金属源;3)绿色溶剂的开发;4)无溶剂合成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改善无机填料混合基质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进展
权凯栋,潘福生,陈赞,段翠佳,袁标,严硕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1): 1-6.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213
摘要849)   HTML929)    PDF(pc) (1042KB)(489)    收藏

混合基质膜(MMMs)是结合了无机填料和有机基质特点的一类膜材料,因其在气体分离应用上具有良好的渗透通量和分离性能被广泛关注。无机填料诸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球、沸石分子筛、金属有机框架(MOF)、氧化石墨烯(GO)、碳纳米管(CNT)均被广泛应用于混合基质膜的制备,但是碍于无机填料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问题、两相相容性问题和界面缺陷问题,常会导致较差的气体分离性能。针对近年通过对无机填料进行表面官能化修饰、共价交联、多元填充、调控形貌等来改善混合基质膜气体分离性能的研究进行总结和阐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碳化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工艺优化研究
张燕,赵振中,马朝辉,赵彦才,陈治毓,马正强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3): 68-71.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230
摘要589)   HTML25)    PDF(pc) (840KB)(484)    收藏

碳化法因具有反应高效、工艺简单等特点,已成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的主流工艺。但是,在以盐湖锂精矿为原料采用碳化法制备电池级碳酸锂的过程中,还存在碳化过程二氧化碳利用率低、碳化液杂质去除效果不好以及锂的收率低等问题。以盐湖锂精矿为原料,从碳化、净化、热解3个主要环节进行了工艺优化实验,即由常压碳化改为加压碳化、采用化学净化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去除碳化液中的杂质、由常规热解改为加压热解,可将碳化过程二氧化碳利用率提高到87.4%、净化过程钙镁去除率分别提高到97.92%和96.09% 、全流程锂的直收率提高到82.27%。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苛化提纯盐湖锂矿回收含氟碳酸锂的研究
许新芳,周小平,刘正锋,李磊,陈虎,李长明
无机盐工业    2020, 52 (7): 62-65.   DOI: 10.11962/1006-4990.2019-0451
摘要567)   HTML60)    PDF(pc) (1027KB)(476)    收藏

主要论述了一种提纯盐湖锂矿和回收含氟碳酸锂的方法。工艺流程:盐湖锂矿(含氟碳酸锂)通过一次水洗涤除去其中所含的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后,按一定配比将其投入到石灰乳料浆中加热到90~95 ℃反应4 h,过滤后得到氢氧化锂溶液,将氢氧化锂溶液在100~120 ℃下进行加压浓缩4 h精制得到钙镁离子和硅含量较低的氢氧化锂溶液;向精制后的氢氧化锂溶液中通入食品级二氧化碳沉锂得到工业级碳酸锂,或继续浓缩制备氢氧化锂;用以上工艺生产得到的工业级碳酸锂通过二次碳化、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钙镁离子、重结晶可得到硅含量为10×10-6以内的高纯碳酸锂,或浓缩得到钙含量为5×10-6、镁含量为2×10-6以内的单水氢氧化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片状铋/钒酸铋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冯飞,李书文,汪铁林,王为国,王存文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1): 107-112.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064
摘要468)   HTML15)    PDF(pc) (1611KB)(475)    收藏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铋含量的片状铋/钒酸铋(Bi/BiVO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ICP-OES)、氮气吸附脱附和光电流响应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氙灯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性能来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铋的自掺杂能显著提高钒酸铋的光催化活性。最后,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对铋/钒酸铋光催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碳化法制备球霰石碳酸钙微球及形成机理
赵历,卓民权,龚福忠,王俊,阮恒,李开成,李艳琳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3): 38-43.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230
摘要556)   HTML107)    PDF(pc) (1574KB)(472)    收藏

以CaCl2-NH3-CO2为反应体系,采用分散鼓泡碳化法制备出单分散纯球霰石型碳酸钙微球。用扫描电镜(SEM、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初始pH、反应终止pH、反应初始温度、二氧化碳气体流速等因素对产物颗粒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并探讨了球霰石微球的形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直接鼓泡碳化法相比,分散鼓泡碳化法形成的二氧化碳气泡数量多、大小均匀,能增大溶液中二氧化碳的过饱和度,有利于制备高纯度的单分散球霰石微球;反应初始温度低、二氧化碳气体流速大,均有利于球霰石的生成。最佳反应条件:反应初始pH为10.0,反应终止pH为7.0,二氧化碳气体流速为1 L/min。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新能源汽车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包科杰,路凌然
无机盐工业    2021, 53 (3): 54-59.   DOI: 10.11962/1006-4990.2020-0229
摘要606)   HTML180)    PDF(pc) (1835KB)(471)    收藏

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备了镍-氧化镍/多孔碳纳米片(Ni-NiO/PCNs)负极材料,对比分析了氯化钠模板、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负极材料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PCNs、Ni-NiO/C和Ni-NiO/PCNs负极材料都主要含有镍和无定型C相,且后2种负极材料还含有氧化镍相;300 ℃/4 h为Ni-NiO/PCNs负极材料适宜的退火工艺,此时Ni-NiO/PCNs负极材料中Ni-NiO粒子分散性较好且保持着三维片层结构,平均尺寸约为27 nm,Ni-NiO实现了对无定型C的包裹;退火时间过长(6 h)会使得镍粒子过氧化且发生团聚,而温度过高(400 ℃)会使得粒子以团聚为主,三维片层状结构消失。电流密度为1 A/g、循环5 000圈后Ni-NiO/PCNs负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235 mA·h/g,此时的放电比容量约为首圈放电比容量的83.93%;Ni-NiO/C和Ni/PCNs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以及循环5 000圈后的放电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都明显低于Ni-NiO/PCNs负极材料,Ni-NiO/PCNs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这主要与其具有独特的多孔三维片层结构有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